醫學資訊(四十三) – 乙型肝炎可以預防嗎

什麼是乙型肝炎?
乙型肝炎(Hepatitis B) 屬於病毒性肝炎,由乙型肝炎病毒(HBV) 引起,主要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,例如共用針筒、牙刷或剃刀、輸入乙肝帶菌者的血液、母嬰傳播或經性接觸感染。

由於乙型肝炎早期沒有病徵,延遲發現不但增加了傳播的風險,更有機會引致肝硬化和肝癌,所以及早診斷乙型肝炎對控制病情和治療非常重要。

乙型肝炎有什麼病徵?

乙型肝炎的常見病徵包括:

• 發燒
• 疲勞
• 食慾不振
• 噁心或嘔吐
• 腹痛或不適
• 便秘或腹瀉
• 關節痛楚
• 皮膚及眼睛變黃 (黃疸)
• 尿液呈茶色,如咖啡或普洱茶一樣
• 大便呈泥土色或變淺色

大部分乙型肝炎患者無明顯症狀或症狀輕微,如患者身體未能清除病毒,可以變成慢性乙肝帶菌者,造成慢性肝炎,更有機會發展成肝硬化、肝衰竭或肝癌。

乙型肝炎怎樣檢查?
大部份乙型肝炎患者都沒有病徵,一般需要透過驗血和身體檢查去診斷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。乙型肝炎檢查透過測試抗原和病毒抗體去診斷,大約一至兩日便有結果。根據不同的檢測結果,可以有以下診斷及跟進:

如何治療乙型肝炎?
如確診患上乙型肝炎,醫生會視乎患者的病情處方抗病毒藥物,以抑制病毒生長。醫生亦會按需要處方其他藥物,以舒緩乙型肝炎引起的症狀。

此外,乙肝帶菌者應定期監察病情,如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液檢測肝功能、病毒DNA、甲胎蛋白及肝臟超聲波檢查,以檢驗病毒是否活躍和肝臟是否有腫瘤和癌指數有否升高。及早診斷肝癌可增加根治的機會。

有方法可以預防乙型肝炎嗎?

預防乙型肝炎有以下方法:

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(HBV)
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後,可以產生具保護性的抗體,預防感染乙型肝炎。一般需在半年內註射3針。

香港政府自80年代末開始為初生嬰兒提供乙型肝炎疫苗注射。香港衛生署 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數據顯示(1),乙型肝炎的呈報個案由高峰期152 宗 (1999年) 減少至29宗 (2018年)。

進行安全性行為
體液如精液和陰道分泌等可以傳播乙型肝炎,進行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可以預防感染乙型肝炎。

避免與人共用針筒、牙刷或剃刀等可能受血液污染的物品
針筒、牙刷或剃刀等物品有機會受血液污染,故此應避免與人共同使用此類物品。

妥善處理傷口
血液是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之一,一旦受傷出現傷口,就應盡快妥善包紮傷口。

接觸血液或體液時戴上手套
處理有體液或血液的物品時,可以戴上手套,再以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消毒物品,預防感染乙型肝炎。

定期檢查
定期血液檢查是預防肝炎或肝病的有效方法。血液能發現體內是否有乙型肝炎表面抗體,以抵抗外來的病毒。即使發現未有抗體而不是乙肝帶菌者,仍可選擇接種乙型肝炎疫苗,預防感染。

(圖文來自〈楷和〉)
以上資料只供參考,本公司保留最後決定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