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资讯(十三) – 新冠肺炎经急冻食品传播 6个处理步骤免受感染

内地自10月中起分别出现零星的本地确诊个案,患者均是有机会接触进口食品的工人,加上在山东、山西及天津等地发现多种冷冻食品的包装有武汉肺炎病毒,令冷冻食物的传播风险再惹关注。香港感染及传染病科医生林纬逊表示,冷冻食品如受污染,对负责装卸的港口或冷库工人威胁较大,消费者只要在购买和处理时,做足卫生措施,便能确保安全。

山东青岛、天津、上海及安徽等地,自10月14日起,分别出现个别的本土确诊个案,患者俱是港口、机场的装卸、冷库工人或司机,容易接触到外国入口的货物。

自北京于6月疫情反弹,当时便曾怀疑进口三文鱼可能是污染源;8月,广东深圳有超市员工确诊,同期在深圳又发现有巴西冷冻鸡翼包装有武肺病毒。

全国继疫情爆发后,已有最少20宗冷冻食品包装样本检测属阳性事件,自10月17日在山东青岛的冷冻鳕鱼包装检测出病毒至今,在山东、山西及天津等地,已有不少于6宗冷冻食品包装被检出病毒,涉及厄瓜多尔的冷冻鲳鱼、德国猪肘、印度冷冻带鱼、巴西猪肉制品和大比目鱼等。其中在青岛追查病毒源头时,于冷冻鳕鱼外包装的阳性样本,分离出活病毒,成为国际首宗于冷冻食品包装上分离出活病毒的例子,证实接触受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致感染。

种种事例,令进口冷冻食品似成高危传播途径。国务院曾发布《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》,要求各地实施全程封闭追溯管控措施,包括冷冻产品在与中国人员接触前经全面消毒;无消毒证明的不能上市销售;运输期间不得开箱;进入零售市场的冷冻食品来源去向可追查等等。

针对冷冻食品,各地之前已各自推出不同监控的措施。深圳在8月18日起,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,对将进入全市5,490个冷库的进口冷冻食品集中防控,所有批次均要接受病毒检测。截至周一,集中监管仓已入库货柜2,675个,抽检21,372批,排除72批疑似阳性冻品,拦截1批样品核酸检测阳性冻品(1,390件)。

北京在11月1日起,推广冷冻食品追踪平台,统一管理冷冻的肉类水产,市民购买时,只要装有「北京冷链」App,便可通过包装条码,掌握产品的来源、批次及检测结果等资料。

本港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林纬逊接受访问时指,冷冻食物传播肺炎的原理是,如食物来自疫情严重地区,例如目前的欧洲,处理的工人卫生措施不足,便有机会污染食品包装,病毒可在低温环境存活最少数星期,「如果冷冻食品是空运或是很短时间运送到目的地出售,港口、机场接收或分拆的工人风险会特别大」,因他们是首先接触受污染食品的人。

林纬逊认为,危及消费者的风险会较低,因食品包装上的病毒活性,会随运输、冷冻时间越长变得越低;产品如经海运,从运输到零售市场随时需时数个月,病毒结构可能已受损。

他建议,安全起见,在购买冷冻食品时,市民要「生熟肉分开袋」,将冷冻产品另用保鲜袋包裹,不要与熟食混放在同一购物袋内。回家后,用水冲洗冷冻食品的包装,然后才放入雪柜继续冷藏。

林纬逊强调,市民在过程中要保持个人卫生,接触过冷冻食物后要彻底洗手,「食用前,只要解冻、冲洗和煮得熟透便很安全」。

食物安全中心回覆指,一直密切留意进口冷冻食品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。鉴于内地及其他地方有在进口食物表面发现病毒个案,食安中心按风险为本原则抽取相关食物样本作新冠病毒检测,至今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呈阴性反应。

选购及处理冷冻食品自保法:

1. 用一次性胶袋反套住手挑选食品
2. 选购后,未彻底洗手前勿碰口、鼻和眼等部位
3. 购买后不要与其他熟食混放同一购物袋
4. 回家后冲洗包装始放​​入雪柜(生熟产品分层存放)
5. 食用前彻底冲洗食材及煮熟
6. 解冻及烹食期间接触过食材的器具,要彻底洗净及洗手

(图文来自〈楷和〉)

以上资料只供参考,本公司保留最后决定权。